紫轩丶傲儿 发表于 2023-3-5 12:10:00

销毁了涉疫个人数据,留住了民众对信息安全的信心







江苏无锡的一个举动,引发了全网的关注—— 3 月 2 日,无锡市举行了涉疫个人数据公开销毁仪式,首批销毁数据 10 亿条。为确保数据彻底销毁、无法还原,相关方面还邀请了第三方审计和公证处参与工作。
如今,疫情防控已平稳进入 " 乙类乙管 " 常态化防控阶段,由此,相应的数据隐私 " 留还是删 " 的问题,一直是整个社会的热门话题之一。出于对公民个人信息泄露的担忧,销毁涉疫个人数据的呼声,一直存在。比如,在 2023 年广东省两会上,就有多位代表委员提出要加快清理疫情管控期间个人隐私数据。
当下,虽然有着非常好的 " 信息防护盾 ",用户个人信息被泄露的概率极小,且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也一直要求严格落实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的有关措施,借此切实加强监管,防范数据的泄露、数据的滥用等违规行为。但现实中,民众的担忧不无道理。据了解,很多相关平台上的个人数据涉及姓名、性别、出生日期、民族、身份证号码、户籍地址、家庭住址、行程轨迹、车牌号码、健康状况、个人职业、诊疗信息等大量个人隐私。这些信息一旦被攻破、泄露,被人恶意利用,后果将不堪设想。
早在 2021 年 1 月印发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健康码管理与服务暂行办法》就有明确规定," 健康码相关信息严格存储在政府部门或其指定的地点,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范使用,疫情结束后按规定销毁或妥善处置。" 所以,如今 " 乙类乙管 " 常态化防控已有数月,这项工作确该提上日程了。
但删除个人信息并非一件简单的事。根据《网络安全法》规定,一些访问数据还需要保存 6 个月以完成网络安全的审查要求。也就是说,涉疫平台上的数据先要第三方或上级部门进行数据审计,确认不存在数据滥用等问题后,运营主体才可依法删除。
目前,社会层面已不再需要亮码、测核酸,但各地原有的类似健康码平台仍然存续。一些地方在平台上增加了互联网医院咨询、发热门诊排队量查询等功能。也有观点提出,未来可将健康码变成服务型 APP。不过,这对个人信息保护、社会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并且,很大程度上,健康码的防疫使命已经完成,个人数据确实该清一清,相关应用也该下线了。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观无锡此举,正是保障了公民个人数据安全,给老百姓心中投下定海针。不仅如此,在销毁个人数据的基础上,还下线门铃码、疫查通、货运通行证等 " 数字防疫 "40 多项应用,无疑做了很好的示范,留住了民众对信息安全的信心。同时,网友对此的正向反馈,也凸显了全国各地需加紧正视并落实该项工作的现实诉求。涉疫应用 " 功成身退 "、隐私信息及时清理,越快越好。

紫轩丶風丨霸主 发表于 2023-3-5 12:11:00

天真

美若天仙1 发表于 2023-3-5 12:12:00

天真

炫舞丶雨丨承诺 发表于 2023-3-5 12:13:00

幼稚

wangchenglin 发表于 2023-3-5 12:14:00

不要代表我

紫轩丶夜狼 发表于 2023-3-5 12:15:00

呵呵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销毁了涉疫个人数据,留住了民众对信息安全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