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8975722 发表于 2023-3-3 15:00:02

发热,是细菌还是病毒,是哪种病毒?要不要搞清楚?


            
             ▲题图来自Bing
             这几天很多北方的朋友又在经历一波发热,很多人自然的就想问,自己发热了,不知道是感冒还是流感,要不要去查,怎么查?关于这个问题,我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和临床证据来谈一谈。
             文 | 郝希纯
             1.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一个疾病的流行病学资料。
             比如感冒和急性支气管炎,这些疾病,超过90%都是病毒感染,所以一个病人来找我看病,如果我怀疑他是急性支气管炎,那我肯定首先考虑就是病毒感染,这是流行病学对临床医生的帮助。
             比如一个成人小伙子,如果我怀疑他是社区获得性肺炎,那么我首先考虑是细菌性的,而不是病毒性的,我会经验性地使用抗生素。
             如果考虑是流感,自不必说,就是病毒感染。
             2. 从病情的发生发展过程来看。
             一般上呼吸道症状会在5-7天之内缓解,如果病情缓解,那么我就认为是病毒性的。新冠感染也有类似的情况。
             感染后咳嗽非常常见,一般情况下,如果没有继续发热,疲倦,呼吸急促,大量脓痰,我们就不认为病情有进展。这种依然是病毒感染后的表现。
             如果超过2周还不好,并且还有脓涕,额面部疼痛这样的症状出现,那么我就要考虑有了细菌性的鼻窦炎。
             如果超过7-10天,还有咽部的症状,扁桃体周围渗出很厉害,这时候我也会考虑细菌感染,会考虑做些辅助检查判断。
             3. 从治疗的效果看。很多感染性疾病,其实要明确知道病原体很难,有时候也没有必要。
             比如肺炎,我们临床医生常常没必要去做什么培养。根据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病原微生物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病人病情的发展,就可以开始经验性的治疗。
             如果肺炎,经过抗生素治疗发现效果很不好,病人症状在48-72小时还没有缓解,甚至加重。这时候,我们可能就需要进行辅助检查,比如胸片或者CT,如果影像学表现,非常符合间质性肺炎的特点,这时候我们可能会经验性地给予激素治疗,如果病情缓解,就认为我们的判断正确,这是一种临床的思维。
             4. 辅助检查的作用。
             之所以叫做辅助检查,是因为这些检查常常只能起到辅助的作用,无法起到决定的作用。
             比如血常规,血常规能确定是细菌感染或者病毒感染吗?不行,细菌和病毒感染都能让白细胞升高。胸片当然也不可以。只是提示我们,细菌或者病毒感染的可能性大,还是要依据我上面说的这几点进行综合判断。这里的判断,在拿到确切的病原学证据之前,还只能说是怀疑。
             5. 病原学化验的必要性和准确性。很多人读到这里,肯定会说“我直接去找细菌或者做个抗原测试不行吗?”行是行,但是必要性和准确性很多时候不高。很多时候并不会改变临床决策。
             ● 比如感冒,你见过哪个医生需要去找什么病毒感染的吗?肯定没有,这是因为不管是哪种病毒引起的感冒,绝大部分人都会好。流感其实也一样,对于非高危人群,也不需要使用什么药物,也会自己好。
             ● 还有对于肺炎,为什么不推荐所有人都痰培养去找细菌呢?这是因为我们呼吸道本身就存在很多定植在那里的菌,即便找出来了(有时候花费时间很久,临床治疗也等不及)也不好说就是这个细菌导致了肺炎,对治疗决策影响有限。
             当然,这里也要说明,如果病人临床症状在现有治疗下不能改善,我们还是会努力去找原因的,这种情况其实在临床上也很常见,又是另一种复杂的情况了,这里不多说。
             总之,大家以后遇到这个问题,让医生告诉你到底是细菌性感染还是病毒性感染的时候,我们医生的思考大致是以上这样的。
             这里也提醒大家,以下几个知识点,需要记牢:
             1)血常规确定不了是细菌性还是病毒性的。
             2)胸片也确定不了是细菌性还是病毒性。
             3)抗生素不是消炎药,抗生素一般是针对细菌的。
             4)完全搞清楚是细菌还是病毒,有时候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不是必须的。
             5)观察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本身也是帮助医生判断到底是细菌还是病毒感染的重要方法,不要忽略这件事情的重要性,观察和随访本身也是一种治疗手段。
             6)搞不清细菌还是病毒,可以开始经验性治疗。这里主要依据流行病学的特点,辅助检查的合理正确解读,还有疾病的治疗史。不能瞎治。
             7)很少时候,需要去找病原体。往往是病情不缓解或者疾病很严重的时候才去做。做这件事,要多问必要性和准确性。
             排版 | 丽
             参考资料:可友健康知识库
             最后提醒大家,3月5日(本周日)20:00,我们将邀请可友线上儿科医生李娜做客可友值班室,跟大家聊聊流感来袭,应该如何预防和应对。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发热,是细菌还是病毒,是哪种病毒?要不要搞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