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軒丶啸天下 发表于 2023-2-18 17:20:00

疫情三年,我们中国人民的付出,不能被西方随意纂改

原标题:疫情三年,我们中国人民的付出,不能被西方随意纂改
                            大家好,我们继续维为道来。如何看待过去三年中国的抗疫,如何评价现在的放开政策,不久前我接受了观察者网编辑的采访。
观网问我的第一个问题是:随着1月8日新冠病毒感染被调整为“乙类乙管”,可以说意味着我们艰苦卓绝的三年抗疫之战画上了休止符。这三年,我们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将死亡率降到最低,但在一些西方政客和媒体的口中,想方设法全盘否定中国抗疫的成绩,您怎么看这波舆论?
我说:确实,对于三年内刚刚发生过的一切,西方已经开始大规模地篡改历史,国内的公知也积极配合。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要自信地肯定自己的成绩,再自信地解决存在的问题。


大家可能记得,去年6月下旬香港回归25周年前夕,我接受香港外国记者会的采访,美国记者反复就上海的疫情防控提出质疑。我说,上海当然可以做得更好,但和你们纽约比,上海实在是做得好太多了。上海疫情死亡人数是500多,纽约是4万多,而纽约人口只有上海的三分之一。回顾过去三年,美国疫情导致110多万人死亡,欧洲是200多万人,中国的人口是美国的4.3倍。如果中国也采用美国模式,那么中国死亡人数将至少是四、五百万。
中国抗疫模式的成功,使我们避免了原始毒株、阿尔法、德尔塔等毒株的大规模伤害,拯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这是一个奇迹。至去年底,美国人均预期寿命比两年前缩短了2.7岁,而中国的人均预期寿命现在已经比美国高两岁,达到了78.2岁。


可惜,对于这些基本事实,我们自己没有进行充分的传播,结果给人的印象不深。我记得去年11月,观察者网一位编辑采访英国学者罗思义时,随口提到了疫情在西方造成了数千人死亡(thousands of),此时罗思义情绪激动地纠正道:不是“数千人”,而是数百万人(millions of),这位编辑承认受到了震撼。
换言之,如果我们自己不能自信地、强势地坚持正确叙事,西方就会扭着讲,反着讲,你的正资产就可能变成你的负资产,这就是认知战。2011年围绕“7·23”动车事故,西方和国内公知发动的认知战,几乎毁掉了我们的高铁。现在他们又想篡改这么近时间内发生的事情,这是绝对不能允许的。我们由此可以推论,如果这么近期发生的事实西方都能篡改,还有什么不能篡改?对此我们要有高度的警惕。


观察者网问我的第二个问题是:谈到中美对比,我记得您在《这就是中国》中曾提到一个细节,中美领导人G20峰会中,美国不得不尊重中国疫情防控模式?我说:是的,这场峰会中,最后的安排是两国最高领导人不戴口罩,其他与会人员都佩戴口罩,而美方与其他国家领导人会晤没有戴口罩。大家知道,配戴口罩在美国是一个高度敏感、高度政治化的问题,但为了与中国领导人会晤,美国不得不按中国的规矩办,否则免谈,这就是中国疫情防控模式在国际场合的展现。
我曾经多次引用过钟南山先生使用的一个数据。2021年11月25日钟南山院士在广州举行的“中国网络媒体论坛”上做主旨发言,指出:“我国新冠死亡率是十万分之零点四,是美国的1/606。”基于这个数据,我多次讲过,中国人免于死于新冠肺炎的自由度或安全感是美国的600多倍。现在一些人开始嘲笑这些数据,简直匪夷所思,也是愚昧之极。正如英国学者罗思义不久前在《对比中西三年抗疫成绩单,新冠疫情是一面“照妖镜”》一文中提到的“他们当时支持的政策,实际上会杀死数百万自己的同胞”。


现在我们进入了疫情防控的新阶段,中美抗疫模式的比较还会继续下去。我是一直看衰美国模式的,十几年前就预测美国模式将竞争不过中国模式,中国模式并非十全十美,它在完善之中,但就现在这个水平,也可以和美国模式竞争而胜出。
观察者网编辑接着问我:有人说不要老是和美国或者其它国家比,你怎么看这种质疑?我说,毛主席有句名言: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这也是我的座右铭。坦率地说,我最担心的就是美国对中国的忽悠,美国是对华认知战和舆论战的最大推手,只要多数中国人认识到我们比美国做的好,我们国家就不会被美国忽悠,所以这是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的大事。
有人说,最好不要跟美国比烂,我说,凭你这句话我就要表扬你,表明你已经认识到美国做得很烂,美国已忽悠不了你了,但遗憾的是目前还有不少人,甚至是我们的一些社会精英、知识精英和“专家”,处处唯美国马首是瞻,背后可能还有资本利益链。我一直呼吁,绝不允许“精神美国人”主导中国的疫情防控。


观察者网接着又问我:回想三年前疫情刚在武汉爆发时,我们可以说是赤手空拳就上了,也经历了一个从混乱到有序的过程。这三年,无论是医疗体系建设,还是基层防控能力,都得到了提升。新冠疫情可以说是一场未见于史书的大灾疫。回顾三年抗疫,中国疫情防控模式有哪些特点?
我说,中国疫情防控模式确实有自己的特色,我们有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医学保护”,如疫苗、检测、治疗等。这道防线,其实中国和西方都有,如果说有什么差别,那就是西方医务人员动不动就罢工。中国医务人员则是冲在最前面的,最拼命的,我们十分感激我们医务人员的巨大奉献。但我们也有许多地方需要完善,如分级诊疗、更好地发挥中医药的作用等。


第二道防线是“社会保护”,这条防线我们比西方强很多,中国模式有强大的社会动员能力,从街道到社区都有一系列制度安排,这些都是西方社会没法比的。我记得世卫组织专家艾尔沃德2020年访华后接受BBC采访,被问及中国抗疫的许多做法是否侵犯人权,他回答说,“不是,这是伟大的人道主义。我亲眼看到了中国人身上表现出来一种巨大的责任感,要保护自己的家庭、自己的社区,自己的国家,要保护人类,这让人动容”。
第三道是“文化保护”,作为一个文明型国家,中国有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文化,有自由与自律平衡的文化,我一直认为这种文化比西方极端个人主义文化更具现代性,更加适应21世纪的挑战。“文化保护”还包括中医药的巨大作用,这在过去三年中反复得到证明,中国人还有药食同源的文化,谁都知道遭遇风寒发热喝点姜汤等等。
在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后,这三道防线的作用也在动态变化之中,但总体上都强于西方,这是我们中国人的幸运。换言之,我对于疫情防控的基本观点是:我们要自信地肯定自己的成绩,再自信地解决存在的问题。好,我们下次继续聊。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疫情三年,我们中国人民的付出,不能被西方随意纂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