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轩丶夜風 发表于 2023-1-29 18:50:00

感染高峰过后,是一个亲友齐聚的春节

评论员 陈思
大年初二凌晨,当我以 120 码的速度奔向家乡时,远处的村庄正被腾空的烟火照亮。烟花禁令以来,夹杂疫情,这样松弛且无负担的旅程并不多。
混合有烟花爆竹与犬吠的声响隐隐传来,一度让一个游子沉溺于时光深处,似乎还未曾被命运层层倾轧。
父母担心春节返乡潮,会引发第二波感染高峰,多次劝我就地过年。他们觉得,新冠引发肺炎之后,我两叶孱弱的肺,已经无法承受豫东小城的严寒。而我只觉得,只有急速扑向温暖的故乡,才能真正的疗愈我。




有同样想法的人应该有很多,因为,今年亲友聚集得格外齐。
提了两瓶长辈不曾消费过的酒,看他们推杯换盏,自己手中烫嘴的面汤,似乎也有了烈酒的烧灼。喝酒的人依旧在高谈阔论、频频举杯,不过却默契地控制了总量。他们说,康复后也要注意身体,这次就 …… 少量。




交谈的话题,照例是疫情。
有不少村庄没有一个人去世,也有个别村庄,走了七八位老人。一些人品味出疫情的诡谲,而更多人则惊叹于乡村医生的经验与担当。疫情话题之外,新年走亲访友这个维系亲属之间情感的重要纽带,也在被淡化。
这或许是因为随着人口的流动、社会分工的多样化、城乡差距的出现,原本乡村 " 熟人社会 " 遭受冲击,亲友的 " 互助作用 " 也被弱化。在一定程度上,新年走亲访友已经从一个值得期待的事情,变成了一些年轻人不得不应付的任务和 " 负担 "。肉眼可见的," 到此一游 " 式的集中拜年剧增。
在集中拜访过亲友之后,我们也抓紧有限的假期,和父母一起去外地旅行。




印象较为深刻的是,在鹤壁浚县古城庙会,导游带着游客挤过拥挤的人潮,飞快的讲解着相关的人文传统、神话传说。他的解说词中偶然会蹦出一个生僻的方言,让所有人顿感茫然。然后,导游略显尴尬地自嘲:三年未接待游客了,这个词对应的普通话叫什么来着 ……
除了蜂拥而至的游客,浚县古城还将迎来暌别三年的社火巡游。据说正月十六,浩浩荡荡的表演队伍将在锣鼓的铿锵声中,登大伾、上浮丘,所过之处万人空巷。
社火回来了,人潮回来了,年味也回来了 ……
檐下鲜红的春联,是祈福的心愿未改;墙上编织的中国结,是团圆的内核不变。即便某些习俗删繁就简,我们依然可以从乡村的一隅,或城市的一角,窥见那个充满喜悦与幸福的春节。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感染高峰过后,是一个亲友齐聚的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