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轩丶精.灵 发表于 2023-1-19 17:05:00

后疫情时代|回归线下教学后如何迎接新机遇

过往三年,全国大中小学的师生经历了 " 停课不停学、不停教 " 等过程。当疫情防控进入新的阶段,课堂、校园甚至教育理念在回归常态的同时,也将有新的发展变化。
省两会期间,潇湘晨报邀请多名教育界的省人大代表和省政协委员,对后疫情时代的教育进行了展望。
中小学校将逐渐回归线下教学常态
" 后疫情时代,中小学校教育将逐渐回归以线下教学为主的常态 " 成为大家的共识。
在刚刚结束的 2022-2023 学年第一学期,部分中小学校在网课中迎来期末,湖南多地推迟或取消了期末考试。这让家长们不免疑虑:" 下学期能如期开学、并正常开展线下教学吗?"
省政协委员、衡阳市第八中学副校长唐志军以所供职学校举例:" 我们学校的师生到去年 12 月下旬时基本上都处于健康状态了,全校在学期末时恢复了正常的线下教学。当然,其间有个别学生需要继续在家里上课,我们就在教室里加设了多媒体直播设备,让仍需在家的学生通过网络直播同步上课。"
潇湘晨报记者查阅到,在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下发的《关于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 " 乙类乙管 " 的总体方案》中,明确 " 学校、学前教育机构、大型企业等人员聚集的重点机构,应做好人员健康监测,发生疫情后及时采取减少人际接触措施,延缓疫情发展速度 "。




省政协委员、株洲市教育局副局长黄芳说:" 接下来学校教育将以线下教学为主,但不排除还会有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方式。" 她还表示,对学生、老师、家长等教育各相关方来说,网课都是一次挑战,学生要培养自律与自学能力,老师要提升智能教学能力,家长也要更好地处理亲子与家校关系等。
挑战往往也是机遇,黄芳认为,如果所有人都用乐观、积极的心态面对教育新形态,不断提升自我,那么很大程度上能带动教育自我改革,形成更好的教育生态。
丰富实践活动,非人员密集场所成"课堂"
网课对于校园网络基础设施和资源建设提出了挑战,同时也要求学生家庭有一定的硬件实力。在线上,由于师生间互动交流不够,网课对学生的自制力和专注力也是不小的考验。在有些地方 " 以网课应万变 " 的时候,一些不具备 " 全员网课 " 条件的乡村小学已经开辟出了另外一条 " 赛道 "。




省人大代表、永州市蓝山县楠市中心小学教师盘晓红介绍,学校组织开展了美心美育系列特色课程,让学生在非人员密集的场所学习生活必备的知识。




在课后,孩子们组成的中医药兴趣小组在学校后面的小山采摘 " 野草 ",民间老中医负责介绍它们所具有的药用价值和用法,为同学们开拓了新视野;学校自主开设了厨艺、劳技等课程,聘请本地专家到果园、农场、养殖场等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进行讲解;校内的 " 课堂 " 也延伸到了家庭,让孩子在家里学习基本的生活技能。




" 我们还通过家庭美心教育讲座,指导家长拓展孩子的学习内容,不局限于书本学习,多到大自然中去走走看看。" 对于后疫情时代的教育,盘晓红展望,学校将在 " 中医药文化进校园 "" 戏曲文化进校园 " 等方面持续发力,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引导他们建立健康的理念,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




希望通过 AI、VR等技术发展促进网课教学
省政协委员、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 " 湖南高铁职院 ")副院长陈其芳认为,网课在疫情背景下成为了最安全最便捷的上学方式,也是教学数字化发展的一次试水,极大推进了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的共享。陈其芳认为,在某种程度上,教育教学的数字化进程也在疫情期间获得了快速发展。
湖南高铁职院的《钢轨探伤》是 2022 年职业教育国家在线精品课程之一,拥有超过千万次的累计浏览量,让全国院校、企业职工实现了资源共享。




" 现在参与网上精品课程建设的高校越来越多,网络课程规模日益庞大。" 陈其芳说,各学校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将惠及更广的地域和更多的人群,而 " 以网课应万变 " 的说法显然已经不符合后疫情时代的实际," 优秀课程资源的共享对老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她认为,线上教学展现了网授课程的独特优势,但网授课程教学很难营造一个实时互动的课堂氛围,唯寄希望于未来 AI、VR等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与应用。
潇湘晨报记者骆一歌 李楠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应用市场下载 " 晨视频 " 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爆料微信关注:xxcbwx,24 小时报料热线 0731-85571188。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后疫情时代|回归线下教学后如何迎接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