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海啸式感染,日本人做对了什么?
肆虐全球的新冠疫情已满3年。被视为病毒性减弱的奥密克戎,仍用其最强的感染力,撕破人类的防疫底线,击碎人们的抗疫信心。不过,最近人们关注的一个话题是:疫情三年,日本是如何在一个超高龄社会里,将感染率和死亡率控制在双底的,又是如何最先兼顾疫情和经济两面,迈出后疫情时代新生活样式的?他们做对了什么?我们先看一组数据。为了减少人与人的接触,日本各大超市导入了自动收款机
日本是在2020年1月16日,首次发现新冠病毒感染者(一位来自中国武汉的男性),到2023年1月4日为止,日本国内阳性数累计达29571931人。1,2亿人口数的日本,相当于全国每4人中有1人感染过新冠病毒。死者数累计58162人,是感染者数的0,2%。
我们再来看另一组数据。同样是2023年1月4日这一天:
美国国内阳性数累计达102963370人。死亡数累计1120040人。美国人口是3,3亿人;
英国国内阳性数累计达24135084人,死亡数累计198937人。英国人口是6860万人;
德国国内阳性数累计达37446795人,死亡数累计162021人。德国人口是8407万人;
韩国国内阳性数累计达29299166人,死亡数累计32421人。韩国人口是5173万人。
从人口数看这些国家的感染率和死亡率,日本无疑属于“双低”的优等生。即便是被我们视为防疫楷模的新加坡,截至今年的1月4日,累计感染人数是2205237人,按照564万人口比计算,其阳性率也远超日本了。值得一提的是,日本新冠死亡累计数,还是采用宽口径统计标准下取得的。所谓宽口径就是说不问是否患有基础疾病,只要在死者身上查出有新冠病毒,则一律被视为“新冠致死”(die from COVID)。
那么日本人是如何做到“双低”的呢?他们做对了什么呢?笔者以为他们做对的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放开并不是躺平,缓和感染对策并不是不要任何的感染对策。本身就非常注重细节的日本人,这方面的做法堪称经典。日本从2022年1月开始实施的“防止蔓延”等重点措施,已于同年3月21日在日本所有都道府县范围内全面解除。解除后,政府仍然请求民众继续做好防疫。如日本政府官网“内阁官房”上面,就对放开后的防疫提出了具体建议。
料理店做足防疫
如对聚餐的建议就提出了6点:
1, 选择通风良好、客人不多、座位之间留有足够距离的料理店。
2, 餐饮的桌面要设有大小合适的丙烯隔板。
3, 聚餐时间要短,不过量饮酒,不大声喧哗。
4, 喝酒吃饭时摘口罩,谈话时戴口罩。
5, 尽量控制在家人之内或4人以内聚餐。
6, 座位朝向斜对面,尽量避免正面坐或旁边坐。
如对举办活动等提出了4点建议:
1, 活动无论规模大小,都应采取基本防疫措施。
2, 座位布局不发生“三密”、保持距离、佩戴口罩。
3, 举办“发出大声”的活动时,容纳率上限为50%。
4, 举办“不发出大声”的活动时,容纳率的上限可100%。
如对上班出勤等提出了3点建议:
1, 尽量采取居家办公(远程办公)、错峰上班、骑自行车上班等措施,减少人员接触。
2, 尤其要注意工作场所中“地点切换”(如休息室、更衣室、吸烟室等)的防疫。
3, 安装二氧化碳浓度测量装置等。
新年戴口罩参拜的日本人
卡塔尔世界杯足球赛,我们看到的都是没有戴口罩的观众,对比日本人还念念不忘戴口罩,于是日本国内也是质疑声四起。对此,有日本防疫专家提出看法:日本与海外的情况非常不同。如在英国,N抗体阳性率是80%以上,国民5人中有4人感染过。这是即便被感染也难以形成海啸式的一大原因。而日本人的N抗体目前只有26,5%,到80%还需要相当的时间。所以,为了不让恐怖的海啸式感染发生,还必须戴口罩,还必须遵守基本的防疫要求,让其缓慢地达成抗体的高数值。当然,英国达成现在这个状态,也不是“无伤”软着陆成功的。从人口比的死亡率来看,英国是日本的8倍,表明其被害程度,英国要远远大于日本。相信日本政府也是基于防疫专家们的这些见解,才坚持认为全民戴口罩在现阶段的必要性。
这样看,日本政府提出“with新冠”的放开策,绝非心血来潮的一味跟风,而是基于非常谨慎的科学认识和判断。日本著名的传染病专科医生忽那贤志教授,去年12月28日在雅虎网站上发表《奥密克戎如何改变了世界?新冠是感冒吗?》的文章。他在文章中说,2022年日本感染者死亡数是过去最多。截至12月23日,共有36000人死去。他说这种死法,是季节性流感所没有的。所以,能说新冠就是感冒吗?他认为不能。这是基于4点:
1, 一年有3万多人死去,流感只有数百或数千。
2, 新冠一年内能多次流行,而流感基本限定冬季。
3, 感染新冠后有一定程度的后遗症,但流感基本没有。
4, 对医疗的冲击和挤兑,新冠也远胜于流感。
在他看来,日本软着陆成功的最大要因就是高效疫苗接种抑制了感染者/重症者/死亡者。而流行期间不放松感染对策的实施,使得流行的规模无法形成海啸式感染。但他告诫人们必须要记住这个概念:奥密克戎毒株不是最后的变异株。因此,感染对策的缓和并不等于什么感染对策都不要。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