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轩メ沉寂 发表于 2023-1-15 06:25:04

三年来首个没有出行限制的春节,如何保护家中老人?

2023年春节将至。新冠病毒感染在正式实施“乙类乙管”后,我们即将迎来2020年以来,首个没有旅行限制的春节假期。然而当下奥密克戎仍处于流行期,新毒株变异的风险依然存在,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国门的开放是否会对脆弱的老年群体产生致命冲击?我们又该如何保护身边的老年人?
            本期专家:曹照龙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综合内科(全科)主任、教授
            
            
            春节回家有风险?老人是否会二次感染?
            三年来最“热闹”的春运如约而至。在这场人口大迁徙中,老人想要完全避免感染,几乎是不可能的。毕竟在人口流动规模尚且不大、大部分打工者尚未返乡的2022年12月,已经在老家感染、甚至“阳康”的老年人都不在少数。
            
2023春运已开启 图源:视觉中国            
            而且,奥密克戎防护的难度着实不低:在接触的患者中,有些人完全不知道自己是如何感染的:他们几乎不下楼,儿女也不探视,但还是"阳了";连N95口罩似乎都很难防护。
            从难以防护的角度来看,回家与否给家人带来的感染风险,并无显著差别;且目前正处于大爆发期,到春节时还在抗体保护期。至于网上讨论很多的二次感染、新冠后遗症等,目前都尚未有科学权威的定论。
            但面对开放的国门,国外新的变异株进入中国则几乎不可避免,不过也不必过于担心。现在流行的不同毒株中,可能有个别的基因片段不同,但至少有80%~90%的同源性。所以即便再次感染新毒株,仍会有部分交叉免疫。而且在经历过多次感染后,人体的免疫系统也会形成免疫记忆,会很快启动杀伤去和病毒搏斗。
            现在是考验抵抗力的关键时刻,老年人免疫力弱,每一次感染都可能加重他们的基础病;但既然已经放开,就不可能将老人永远罩在真空中,只能尽量做好防护。
            囤药、血氧仪是老年人的救命良方?
            2022年12月26日晚,国家卫健委发布公告,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但这次爆发流行以来,不少医务人员和民众都有一个感受——它并不是普通的上呼吸道感染,事实上,出现肺部炎症的患者住满了各大医院。
            XBB的出现则让更多人忧心:世界卫生组织11日发布的首份关于这个新毒株的风险评估显示,根据XBB.1.5的遗传特征以及对其早期传播增长速度的估计,这种亚谱系可能会造成感染率的增加。而“XBB会导致严重腹泻”的传言,更是甚嚣尘上;虽然已经被多番辟谣,但XBB已经在民众心中刻下不小的恐惧。
            面对未知的病毒,一波药品和医疗器械的抢购热潮应运而生。尤其是用于治疗腹泻的蒙脱石散、诺氟沙星等药品,直接摇身一变成了民众争相抢购的“网红药”。
            实际上,对腹泻病人若不加甄别地滥用止泻药很危险,感染性腹泻若强行止泻,容易导致腹泻严重的病人感染性休克;诺氟沙星属于抗菌药物,没有证据显示对病毒性腹泻有效。所以说,没有科学依据的盲目抢药,完全没有任何必要。
            对有老人的家庭,制氧机和血氧仪则可以起到部分替代的作用。目前医疗机构优先抢救重症病人,但肺部感染没那么严重的轻症老年人同样需要氧疗,若家里有供氧设备,对这些老年人的治疗康复是有好处的。
            三种“可治新冠”的蛋白:白抢还是真有效?
            比蒙脱石散、诺氟沙星风头更盛的“网红”是各种“蛋白”。据媒体报道,多个城市出现“求购丙种球蛋白”热,导致其需求激增。日常一瓶丙球蛋白的进货价约300多元,但目前个别市场终端销售价甚至高达5倍。白蛋白、新冠恢复期人免疫球蛋白同样成为市场追捧的对象。
            1. 丙种球蛋白
            事实上,早在2020年初武汉疫情流行时,就有专家建议使用丙球,但因为始终找不到可信的科学依据,其至今都没能纳入第十版诊疗方案。
            丙球是从健康人的血浆中提取的抗体,原本用于免疫功能低下者出现急性感染时的治疗,可以即刻提高患者抵抗力。但对于新冠感染,其是否可以提高治愈率还尚不清楚。所以即便出现重症,也并不建议使用丙球蛋白。
            2. 白蛋白
            白蛋白和丙种球蛋白一样,都是从人体血液里分离出来的,但结构不同:白蛋白主要用于治疗低蛋白血症及短时间内快速补充血容量,正常人白蛋白水平是40克每升,营养状态不佳时白蛋白偏低,会导致血液中的水分不能固定在血管里,造成血管外水肿。
            一般情况下,患者的白蛋白低于25克每升时,可以申请为其输白蛋白治疗;但也仅限于出现低蛋白血症的患者;没有出现低蛋白血症的患者,输白蛋白意义甚微。
            3. 新冠恢复期人免疫球蛋白
            至于唯一被写进第十版诊疗方案的新冠恢复期人免疫球蛋白,是提取新冠感染恢复期患者血液内有效成分后生产的,恢复期患者的免疫球蛋白对此次感染的新冠病毒有针对性记忆,更容易与病毒结合。注射这种血浆或球蛋白可以减少病毒负荷和后续相关肺损伤。
            第十版诊疗方案也明确提出,新冠恢复期人免疫球蛋白“可在病程早期用于有重症高风险因素、病毒载量较高、病情进展较快的患者”,但使用的剂量和时机,也应该由医生来作出专业的判断,不可以随意使用。
            老年人症状不明显不等于安全,感染后第二周很关键
            与其一味囤积止泻药和各种蛋白,如何清晰地判断老人当下的身体状态,从而把握好正确的送医时机,无疑更加关键。
            老年人免疫功能较差,感染后反应往往并不强烈,可能没有高热、咳嗽,咳痰、胸痛,气短等呼吸系统症状,但食欲和精神头会越来越差,看上去“蔫蔫的”,这就是老年人的“沉默性缺氧”,是明确的送医信号。若家属感觉到老人有明显异常时才送诊,往往为时已晚,届时患者的CT常显示双肺弥漫性改变,并伴有渗出性病变,这也就是大家常说的“白肺”。
            同时,家属还要密切关注老人感染的时间。临床中发现,老人在“中招”后第一周,X光或CT往往没有明显变化,但第二周病情反复后,常见咳嗽咳痰加重、体温上升、气短,呼吸困难,肺部估计出问题了。若弥散性双肺病变把肺部“占满”,导致严重低氧,此时就该上无创,或者有创呼吸机了。
            至于年轻人感染后白肺也不少的言论,目前在临床上白肺还是多见于老年人。一些年轻人咳痰两三周不缓解便自己怀疑是白肺,但做CT后双肺只有范围很小的点片状渗出影,并不严重,好好休息两三周后就吸收了。
            此外,对白肺的担忧还引发了抗生素滥用的问题。多位临床医生曾分享病例,称白肺不一定是新冠病毒直接感染导致,还有可能是并发了细菌感染。因此网络上开始流传一种快速辨别的“偏方”:出现黄痰是细菌性感染,可以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事实上,临床上黄浓痰确实常见于细菌感染,但并不是出现黄痰,就意味着可以自行在家服用抗生素。新冠感染是病毒性肺炎,抗生素使用不需要太积极,若从患者咳嗽咳痰症状、肺部影像和白细胞等指标的综合考虑,明确其为非新冠感染的细菌感染,才会加强抗菌治疗。若怀疑老人是细菌感染,要先去医院检查,直接在家滥用抗生素容易导致菌群失调、细菌耐药等,不利于个人健康。
             运动更有利于康复?要警惕心源性猝死
            老年人感染新冠后离不开“养”,但也不能过度长期卧床,要根据治疗、康复的进程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
            在感染新冠后两周内,要少活动、慢活动。新冠感染者的心源性猝死很多发生在感染第一周,老年人可能自己去上个厕所就猝死了。临床发现,在新冠发病的急性期时,患者的心肌损伤标志物都有升高,因此我们会建议病人尽量减少活动。若住院患者的吸氧量超过5升,我们会建议他最好在床上大小便,或由家人推着轮椅上厕所。
            而在得病的第三至四周,老年人可以适度放开运动。人在高龄状态下,长期卧床不动容易引发下肢静脉血栓,进而引发肺栓塞。但此时仍然不建议剧烈活动,毕竟其基础的心脏问题叠加新冠的打击后,家属要谨防各种意外情况。
            另外,新冠并没有完全康复的“金指标”,即使做CT也意义不大。很多住院的患者在出院时,病灶可能尚未被完全吸收,但随着时间推移,一个月内通常会吸收的很干净,所以我们建议患者出院以后三周左右再进行复查。
            最后,建议老年群体在日常生活中保证营养,尤其是蛋白质的摄入。并做到适度运动、心情愉悦(尤其需要避免焦虑抑郁)、开窗通风、接种疫苗,以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本文根据与专家对话视频整理)
            
            
            专家介绍:曹照龙,现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综合内科(全科)主任、新药临床研究呼吸专业负责人。专业特长:内科系统共患病“一站式”解决、呼吸危重症救治、不明原因发热的鉴别诊断、器官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的诊治、呼吸系统疑难病的鉴别及诊治。

紫轩丶紫菜 发表于 2023-1-15 07:24:57

不要让自己探望和关怀老人的善意,在无意间变成给他们带来危险的“恶手”!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三年来首个没有出行限制的春节,如何保护家中老人?